非遗时间:开封特色的汴绣“清明上河图”系列

  • A+
 

河南非遗:“非遗”扶贫 “乡村出彩巧媳妇”

“非遗”无价 不忘传承

汴绣源于北宋都城汴京,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。”42岁的爱绣之人张留凤介绍说,史书记载,当时皇宫设有专门的文绣院,聚集了全国的杰出绣女300余人,专为皇帝、后妃、达官贵人绣制官服及装饰品。

张留凤出生于河南开封通许县的一个刺绣世家,6岁就开始学习手工汴绣技艺。大学毕业后,她留在郑州工作,经过多年的打拼,拥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和不错的事业。当张留凤看到手工汴绣逐渐被机器刺绣取代、越来越多的绣娘为了生计不得不放下针线、南下打工的时候,她的心情像激荡奔流的河水,久久不能平静。
2011年她大胆决定,放弃原本稳定的工作,从母亲手中接下传承发扬手工汴绣的接力棒,用仅有的2万块钱创办了自己的“汴绣”公司——一涵汴绣。

张留凤2020年被授予“河南省乡村出彩巧媳妇”荣誉称号

汴绣换新衣 “非遗”也“跨界”

走访汴绣非遗传承人,整理传统针法;刻画动漫人物“绣儿”,用新方式讲历史;搜集老绣片,重绣《富春山居图》《千里江山图》等中国古代名画……像很多创业者一样,张留凤在创业之初也面临着重重挑战,需要一步一步解决手工艺品价格难衡量,传统绣品与现代生活不接轨等诸多难题。



“机绣针法生硬,难以完成线色复杂的图案,更没有手工汴绣针法细腻。”张留凤说,“有人说‘非遗’生于民间,死于庙堂。我们把流行元素融入绣品当中,并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,让‘非遗’回归本真。”
一根细针,几缕丝线,在郑州市郑东新区CBD天下收藏文化街的一家店铺里,“河南省乡村出彩巧媳妇”张留凤身着旗袍,用细如发丝的绣线,绘制着祖国的“大好河山”。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汴绣的传承人,她的一幅作品价值十多万元。


 


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实践,张留凤的绣品在保证原汁原味开封汴绣工艺的同时,还让过去专供大雅之堂的传统汴绣,流淌在羊绒围巾、手拿包、抱枕等各式现代生活服饰和用品上。

 
目前已开发出具有开封特色的汴绣“清明上河图”系列、双面绣屏风系列、装饰画系列、刺绣服饰系列、刺绣生活用品系列等13个品种,数万种图形,绣品远销100多个国家。
 
“非遗”扶贫 很有“钱”途
 
“我大学读的是酒店管理专业,2004年开始负责美术馆文化产业。当时一位绣娘一辈子连一套房子都买不起,甚至连孩子的学费都是问题,现在的绣娘一年挣一二十万不是问题。”张留凤希望能够通过手工汴绣技艺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。
为了实现这一理想,2019年,张留凤与河南信阳明港镇政府合作,开办明港清淮手工刺绣培训基地。针对农村留守妇女所面临的的实际问题,手工刺绣培训基地免费对留守妇女进行手工刺绣技术、书画培训、礼仪培训、形体培训、亲子教育培训、团队打造等多方位培训,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扶贫产业模式,让她们在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,变得更加自信优雅,家庭更加和睦幸福。经过9个月的培训和考核,已有30名绣娘掌握了刺绣技能,通过结业考试,成为初级绣娘,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。
(原载于2020年6月22日郑州人民广播)来源网络

weinxin
我的微信
关注我了解更多内容

发表评论

目前评论: